浙江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

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

来源:发展规划处 发布时间:2025-05-20   10

5月17日,以“区域国别学:实践创新、理论建构与体系完善”为主题的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大会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与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旨在进一步凝聚学科共识、优化培养体系、交流建设经验,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栾宗涛,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刘威,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金华市市长张健,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邱利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院长刘鸿武,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创始院长钱乘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徐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出席会议。


开幕式

全国150余所高校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大学与学科》等期刊媒体代表350余位嘉宾参会。会议分领导致辞、非洲区域国别学学科大模型发布仪式、大会报告、大会发言及参观全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成果展等环节。会议开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主持。

栾宗涛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区域国别研究布局,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针对性研究。这为新时期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全球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加。加快推进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既是服务大国外交战略、应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跨文明对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栾宗涛强调,做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要准确把握新使命新任务,加快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加强学理性建构,加快打造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学术体系,持续提升话语创新和传播能力,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话语体系。他也对学科评议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要求做好学科建设指导工作,建立健全沟通交流机制,共同推动区域国别学高质量发展。他高度评价浙师大非洲区域国别学建设的发展成就,称“浙师大经验具有标杆意义”,肯定学科建设成体系、有规模、讲协同、聚合力,注重实体机构运作、善挖学科资源禀赋,求索学科转型路径,赋能国家外交和地方发展。

刘威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他表示,外交部高度重视区域国别研究,同中宣部、教育部密切配合,参与制定政策文件,联合发起有关人才培养专项,支持指导重点合作智库加强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阐释。近年来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深入推进,理论研究更加主动深入,对外发声更加积极踊跃,研究成果更加贴近现实,为服务外交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威充分肯定浙师大开创了成功的非洲区域国别学学科实践,形成了丰富的金华对非合作经验,值得总结发扬。他指出,学科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突出战略性、前瞻性、时效性、基础性研究,要加强理论武装,做中国学术研究的“排头兵”;要站稳中国立场,做国家民族利益的“代言人”;要坚持求真务实,做服务对外工作的“智囊团”;要积极对外发声,做构建中国叙事的“先锋队”;要悉心培育英才,做一流专家学者的“孵化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这也意味着区域国别研究的黄金时代,他希冀学者同仁一起深学笃行、守正创新,为推进大国外交、奋进强国征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健对与会嘉宾、专家学者长期以来给予金华高质量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围绕金华概况、对非合作、支持学科发展、大会期待等方面作了致辞。他表示,金华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最具活力城市之一,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近年来,金华致力于打造全国对非合作“桥头堡”,积极打造新时代中非地方合作典范,打造贸易繁荣、产业共融的经贸合作高地,民心相通、文化互鉴的人文交流高地,智库领航、职教先行的学术教育高地,加强对非经贸合作,开展中非人文交流,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他表示,金华市全力支持浙师大非洲区域国别学建设发展,开展了“打造中非合作金华样板研究”重大委托课题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效。他期待浙师大立足自身发展特色,以建设国家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为导向,联合攻关中非产业链安全、数字贸易规则等重大议题,打造国家级智库标杆;期待与广大高校携手合作,持续深化“非洲研究+”交叉学科矩阵,推动理论研究与数字经济、国际法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让学科智慧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邱利民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有关部委、省市单位、兄弟院校对浙师办学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浙师对非工作实现了‘由点及线、由线成面、由面到体’的跨越式发展,逐步构建起共识更为明确、协同更为有力、参与主体更为多元的对非工作共同体。

他指出,能够共襄今日盛会何其有幸,2012年,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浙师大召开,这是时隔13年后的再度聚首。能够在区域国别学蓬勃发展的史册上书写浓重一笔何其有幸,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南非前外交官、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名誉教授等非洲50国学者的重要复信精神,始终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努力构建高质量办学体系,打造卓越人才培养示范地、区域创新发展策源地、服务国家战略举措新高地。能够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与时代同频,为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何其有幸,学校将进一步强化特色,深化与国内外各方的合作,拓展研究领域与国际交流渠道,培养更多“区域通、国别通、领域通”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发展、教育强国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浙师智慧与方案。


发布仪式

会上,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共同发布浙江师范大学非洲区域国别学大模型,该模型是全球首个专注于非洲区域国别研究的AI大模型,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非洲研究成果共享中心,支撑国家对非合作战略,服务全球非洲研究学术共同体。该大模型英文名为乌班图Ubuntu,取自非洲哲学Ubuntu,寓意集体共享精神,强调区域研究的互联性。


大会报告

会议报告环节由翟崑主持,钱乘旦、杨洁勉、刘鸿武等先后作《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面临之问题与解决路径》《中国特色 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关于区域国别学实践创新、理论建构与体系完善的十点思考》等报告。

会议发言阶段分别由徐步、刘鸿武主持,翟崑和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云南大学校长马文会、外交学院校长王帆、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程、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洛忠、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刘欣路、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杨懿、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强、宁夏大学校长彭志科等10所高校负责人围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平行论坛

本次会议设有四大平行论坛,聚焦“探索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与学科体系”“拓展区域国别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实践创新”“构建区域国别学刊与学科互动机制”等学科发展核心命题,通过分领域、多层次的深度研讨,实现了从理论根基到实践路径、从人才培养到学术生态的全链条交流研讨。


会前参观

会前,与会领导和参会学者分批次参观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两馆两厅一室”(非洲博物馆、中非交流博物馆、还乡厅、乞力马扎罗厅、图书资料室)等实体化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平台。会中,与会领导和参会学者还观摩了39所高校参展的全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成果展、浙师大非洲区域国别学学部书展。

2012年,由教育部主办、浙师大承办的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第一次工作会议在金华举行,教育部、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社科院等国家部委领导,省教育厅、外事办、金华市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52所高校、各研究基地、各高校外事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13年后,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再次在浙师大召开,这是2022年区域国别学被确定为交叉门类下的一级学科、2024年首批区域国别学博士点设立后的高校区域国别学盛会,与会学者集思广益,总结实践经验,展示案例成果,切磋育人体系,共同推动中国特色 区域国别学建设高质量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起步早,先行先试、全国引领,经过35年潜心耕耘与努力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学科建设为本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国际传播为手段、扎根非洲为前提、中非合作为路径、协同创新以赋能”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浙师范式,逐步成为中国非洲问题研究学术重镇、非洲事务咨询重要智库、涉非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对非人文交流重要力量,多次获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或赞誉,被誉为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示范性和推广性”。

(来源:学校官微

Copyright © 2023 浙江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    版权所有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

    您是本站第 100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