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是什么?
4月3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要“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
如何把握好“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明方向: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要统筹谋划,抓住关键性、决定性因素,把握好节奏和进度,注重巩固拓展优势、突破瓶颈堵点、补强短板弱项、提高质量效益”。
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其阶段性特征和核心要求。以下从战略背景、关键领域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
一、战略背景与阶段性特征
1.国内外环境变化
全球格局重塑:国际力量对比加速调整,科技竞争、产业链重构、气候变化合作与博弈并存,需统筹发展与安全。
国内发展转型: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加深)、城镇化进入提质阶段,需破解“卡脖子”技术、内需不足、区域差距等深层矛盾。
2.历史方位定位
“十五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需衔接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同时巩固“十四五”成果、解决遗留问题。
二、关键领域的阶段性要求
1.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科技自立自强: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产业体系现代化: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2.绿色低碳转型
“双碳”目标深化:加快能源结构调整(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至25%以上),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完善碳市场机制。
生态治理协同:统筹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推动跨区域环境治理联动。
3.共同富裕与社会治理
收入分配改革:优化初次分配、强化再分配调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对老龄化挑战,健全养老、医疗、教育等普惠性制度,推动城乡基本服务一体化。
4.安全与发展统筹
产业链韧性:加强粮食、能源、数据等关键领域安全保障,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布局。
风险防控:防范金融、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领域系统性风险,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三、实施路径与政策导向
1.体制机制改革
市场化改革深化:优化营商环境,破除要素流动壁垒,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财税与金融创新:完善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工具,健全支持创新的税收政策。
2.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
城市群引领: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同发展,培育中西部增长极。
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开放合作新格局
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一带一路”产能合作。
全球治理参与:在气候变化、数字规则等领域增强国际话语权,维护多边主义。
4.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字化治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提升政府效能,完善智慧城市和社会治理网络。
法治保障:健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平竞争制度。
四、把握阶段性要求的核心逻辑
1.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效率与公平、短期与长期目标,避免政策单兵突进。
2.动态平衡: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之间寻求动态最优解。
3.人民中心:将民生改善作为检验发展成效的核心标尺,增强群众获得感。
4.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破解发展瓶颈。
“十五五”时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需以全局性思维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延续长期目标,又要灵活应对国内外新挑战。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内需潜力、通过创新驱动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包容发展筑牢社会根基,方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来源:公众号“高质量发展规划” 202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