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资讯 高教资讯 高教资讯 首页 > 30 2025-10 卢伟、徐宏宇: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当前,高校已步入“十五五”规划的重要谋划期,然而,兼具战略引领性、科学性和可执行性的高质量规划仍然是“稀缺资源”。如何编制出高质量规划,进而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需要系统回答并破解“谁来规划、规划什么、怎么规划”这三个层面的方法论难题。 谁来规划—— 多主体协同构建高质量规划... 29 2025-10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宋迎东:构建“四链协同”的产教融合卓越...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建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卓越工程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而产教融合培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四链协同”的产教融合卓越工程人才自主培养模式,以高等教育链为牵引,通过“课程体系共建链”打破学科壁垒、“政产学研贯通链”强化校企协同、“优质‘双师’转换链”破... 28 2025-10 陈如平:“十五五”时期我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紧迫任务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因此,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不仅是“十五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全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紧迫任务,更是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抉择。深刻认识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战略意义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 27 2025-10 夏欢欢、周海涛: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力量。《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凸显高校在这一战略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高校不仅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拥有系统的课程设计与科研资源,更具备识别潜质个体、组织科研实践、引导学术路径的专业优势。然而,在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高校普遍扮演着“接力式育人链条的末... 24 2025-10 张琳、温静:新质生产力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双向互促”的内在逻辑 一、新质生产力催生教育变革创新(略)二、教育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略)三、新质生产力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行动逻辑培塑新质生产力主要依靠高质量人才助推科技创新的持续供给。“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新质人才,新质人才促动创新型科技衍化,科技创新涌现再次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能。可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在实现新质生产力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双向互促”的逻... 23 2025-10 马陆亭:支撑区域发展是地方高水平大学成功的关键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统筹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发展。加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笔者的理解是大部分地方高校要向应用型转型,少量的也可以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抛开研究型这一定性语,应用型也应该有高水平的。因此,本文聚合这两种高水平,集中探讨当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如何走向成功。一、区域性是未来大学的典型特征从古老的欧... 22 2025-10 柏路、包崇庆:论大中小学文化育人一体化的基本规律与实践进路 人是文化性的存在,文化育人作为以人之根源性文化、类属性文化提升人的精神素养和文明境界的教育实践活动,核心旨趣在于使人获得更自由、更全面的发展,从而成为特定社会历史所需要的“人”。同时,文化育人亦是文化生命体持存与创生的一种基本方式,“在人已经创造出文化之后,他必须通过教育保证使文化不会再次丢失”。因此,文化育人内嵌着“人化”与“化人”的双重使命,人的主体挺立与文明跃迁构成了文化与人互动的终极关怀。... 21 2025-10 王兆璟、王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征、逻辑指向与实现路径 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征(略)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指向(略)三、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应该被置于社会现实关系之中,借此处理好高等教育与社会、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关系,协调好高等教育发展共性与个性之关系,以及社会当前需求与教育功能发挥相对滞后之关系。当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规模基础已经具备,如何守好底线、追求高线,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之路,仍然是我国高... 每页 8 记录 总共 694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87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