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资讯 高教资讯 高教资讯 首页 > 24 2025-09 怀进鹏:“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展成效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总动员,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规划纲要擘画了教育强国宏伟蓝图。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教育的新使命,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创造了新机遇。“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大力支持下,规划所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全面高质量完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新突破:第一,在落实立... 23 2025-09 张炜、田芬: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和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一、坚持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略)二、徐特立先生的教育家榜样(略)三、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优化高校教师的规模、结构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教育传统和新时代教师精神的高度凝练。应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为教育强国建设奋进的强大动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我国应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进一步优化高... 22 2025-09 文雯、常伶颖、杨熙:欧盟推进高校分类发展的新路径及启示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反映了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完善程度以及整体教育质量。推进高校分类发展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引发的资源浪费,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并强化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要求“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强调“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作为欧盟... 19 2025-09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大学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责任与使命 全球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释的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在逆全球化不断泛起同时又伴随着文明隔阂与冲突的当下,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可谓顺天应时、意义重大。大学作为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推动... 18 2025-09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打造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质量师范教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健全教师教育体系,提高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打造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回应人民高质量教育期待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筑牢教育强国建设根基的战略任务。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院校”)是教师教育的主力军,肩负培养时代新人和大国良师的双重使命,是基础教育“基点”和高等... 17 2025-09 张俊超、宋欣:构建高校三螺旋创新空间 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级学科为基础的高校传统院系组织结构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优势,然而,随着全球科技创新活动的空前密集与活跃,该结构在应对跨学科合作及知识的生产与创新方面遭遇挑战,难以满足科技发展前沿的迅速变化以及国家战略的迫切需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建设科... 16 2025-09 王海杰:新经济范式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重塑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结构,推动生产要素的重组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传统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侧重于理论传授与静态分析,强调模型构建与经验推断,难以适应新经济的运行方式。同时,新经济体系愈加复杂化和动态化,要求经济学人才不仅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应掌握数据处理、计算分析及相关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构建融入人工智能内容的经济学教育体系,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创新意识与技术敏感... 15 2025-09 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魏江:改革教学生产关系 我经常讲这样一个观点,很多问题,明明我们都认为应该去解决,但为什么就是不解决?原因不外乎二:要么所谓的“问题”并不是问题,要么不愿意去解决这个问题。所谓不是问题,是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会产生新的问题;所谓不愿意去解决,是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自己就成为了问题——得罪了太多人,自己就没有好结果。其实,我们内心都清楚,更多的原因是后者,这些难题背后的关系太复杂了,还是不要去碰为好。由文科教育改革引发的思考... 每页 8 记录 总共 69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87 跳转到